种植面积第一,产量第二,全国市场占有率13%,全球市场4%,有茶农600万,云茶产业链拓展大有文章可作
探寻“涨”声,人们不难发现,云茶今年“量增价涨”的同时,还表现出“品质提升、产销稳定”的特点。有机茶、乔木茶市场走势看好,如销往欧盟的有机芽头茶,售价达2000欧元/公斤,优质的有机茶售价达70多欧元/公斤。许多省外、海外客商重回云南市场,冷了几年的普洱茶市场渐渐回暖。
嗅着云茶再香的气息,茶界人士说:“这是普洱茶泡沫破灭后,云南茶产业逆境修炼,转型升级的结果。”
优化茶园布局,提高基地建设档次。临沧、普洱等主产茶区改造低产低效茶园,发展无性系茶园、无公害及有机茶园,全省高优茶园面积迅速扩大,到去年底,改造中低产茶园60多万亩,无公害茶园520万亩,生态茶园200多万亩。
加工上做文章,龙头企业成为产业的“领头羊”。云南全省10亿元以上茶企1户,亿元以上茶企达20多户,千万元以上茶企120多户,全省成品茶以每年增加1万吨的速度,助云茶加速告别卖原料、低效益的粗放时代,1至2倍的加工增值效益,提升了茶产业的整体效益。
整合产业、打造品牌。企业重组、资本重构的精彩大戏一次次在茶区上演,小散弱、没有市场影响力的企业停产或注销,“大益”、“龙润”、“七彩云南”等规模化、现代化的大集团、大品牌在转型中崛起,终结了“云茶”没有名品牌的历史。
坐等外地客商求购上门,企业没有自己的营销体系,是云南茶产业最大的“软肋”。在发展方式的转变中,转变营销理念,植入现代营销手段,茶企业纷纷将“品牌打造”、“知名度提升”、“文化内涵发掘”、“资本运作”、“包装营销”等先进的营销手段作为走出困境的“杀手锏”。同时加速构筑销售体系,在31个省区市建立销售网点2万余个,经销人员10多万人,扩大了“云茶”销区的版图,云茶产品尤其普洱茶不仅受到国内市场热捧,还销往40余个国家和地区。
云茶整体品牌效应已今非昔比。由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茶叶》杂志和中茶所中国茶叶网联合组成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普洱茶”被评为2013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位居第3,品牌评估价值49.4亿元,品牌竞争力第一。同期发布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白皮书》中还指出,在中国华南、江北、江南和西南四大茶产区中,以云贵川等地为主的西南茶产区在平均品牌价值增长上远远高于其他三大产区。
种植面积第一,产量第二,全国市场占有率13%,全球市场4%,有茶农600万……云茶产业链拓展,大有文章可作。